首页 > 最新动态 > 安徽入局芯片产业DeepSeek式新变革
最新动态
安徽入局芯片产业DeepSeek式新变革
2025-03-213

在人工智能的星辰大海中,芯片是孕育硅基文明的沃土。

在芯片产业界,一项名为RISC-V的技术正掀起一股新浪潮。多方观点认为,它能绕过地缘政治和技术封锁,通过开源开放的指令集架构,有望突破X86、ARM两大传统模式局囿,进而实现“换道超车”,重塑半导体世界格局。

2月28日,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阿里达摩院举办的2025玄铁RISC-V生态大会上表示,开源模式有助于RISC-V构建一个包容、协同创新的全球化生态,成为芯片产业变革的新引擎。

倪光南院士的观点以及国内头部芯片设计企业的自主可控布局使得RISC-V技术从专业领域走向公共场域,成为热议话题,相关政策导向也受到高度关注,点燃产业界投资界对于RISC-V的新一轮关注热潮。各方普遍期待,其在底层技术上支撑芯片产业实现一场DeepSeek式的突围与跃升。

RISC-V会是中国芯片产业的新方向吗?作为芯片架构领域的颠覆者,它的开源意味着什么?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需要大量的芯片,它能与RISC-V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?

3月17日,由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指导,安徽省未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联合合肥市投资促进局、合肥高新区管委会主办的“涌现圆桌&合肥创投城市计划——汽车与 RISC-V 芯片技术融合研讨会在合肥举行,科学家、企业家、投资家科创“铁三角”齐聚一堂,从技术突破与场景适配、生态协同与标准共建、全球协作与安徽创新三个维度展开深度研讨,共同探讨RISC-V 如何为智能汽车产业注入“芯”动能,推动“政产学研金服用”深度融合。

如今的安徽,已不再是RISC-V的跟随者,而是积极“入局”、顺势谋局、加速布局,将以汽车产业的海量应用场景为依托,助力中国车规级芯片走上自主可控之路。
作者|王弘毅
编辑|朱卓
图片
“神奇”的开源架构
RISC-V,看起来很专业的技术名词,它究竟是什么?它的“神奇”之处在哪?
RISC-V,是基于精简指令集计算(RISC)原理建立的开放指令集架构,V表示为第五代。
指令集是软件和硬件之间的接口,简单来说指令集就是软件与硬件之间沟通的“翻译官”,是芯片产业中不可或缺的基础部分。
不同的架构反映了设计者对同一功能的不同实现思路。在之前,X86、ARM芯片架构一直是用户采用最多的两种芯片架构。但是X86被英特尔、AMD封闭使用,ARM要收取高昂的授权费用,而RISC-V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它是开源开放的,不会因技术封锁而导致一夜间“无芯可用”的局面。
优点,不仅仅是开源。更重要的是,RISC-V的架构简单,还能进行模块化设计,用户能够灵活选择不同的模块组合,来实现像“搭乐高积木”一样定制化设备的需要。
业内专家认为,RISC-V产品具有开放、标准化、灵活的特点,行业内的从业者很多,能够提供多元化的产业链选择。由于它是开放标准,且灵活性高,故而可以提供更多创新的可能。
“开源,是发展自主可控芯片的创新路径,凭借其开源的优势助力中国芯片产业摆脱对ARM架构的依赖。”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副教授何虎认为,开源开放的RISC-V可能是中国芯片业“换道超车”的一大机遇。
“DeepSeek的爆火,其实就是算力的优化带来的高效率,”知合计算AI首席科学家苏中从AI的角度分析人工智能时代芯片架构创新的重要性。他认为,优化算力架构能带来更多新的可能性。从AI的视角看,RISC-V更贴合创新的实际需求,因为传统的两大模式不是因AI而存在,在未来“RISC-V+AI”将成为架构创新的最终答案。
图片天然的“应用场”
芯片,被誉为汽车业的“数字心脏”,尤其到了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时代,每辆车的芯片需求量,将从传统燃油车的几百颗,发展到成千上万颗。
“汽车产业天生是RISC-V架构的‘沃土’,是天然的‘应用场’”。安徽省汽车战咨委执行秘书长、省汽车创新中心主任任林杰说,当开源指令集遇上全球最大的智能汽车主战场,中国可以以产业生态规模反哺芯片自主研发能力,构建从架构创新到应用落地的正向循环。
何虎认为,在传统车规级芯片领域,ARM占有绝对优势,从这一点看,RISC-V的优势不言自明,它作为开源的指令集,其核心架构与IP核不受任何单一企业的垄断控制,也就是说,它能摆脱ARM的依赖。更重要的是,RISC-V凭借其功耗低、能效高、灵活开放、可定制的优势,能更好满足AI加速、边缘计算、智能终端等领域的应用,满足AI时代多样化的应用需求。
与此同时,RISC-V的指令集相比ARM和X86要精简得多,包袱也更小,编译器可以更容易地生成高效的机器代码,更容易优化程序,且更容易移植到不同的RISC-V处理器上。
众所周知,电控系统、智能传感器等车载电子设备都是“电老虎”,而智能驾驶系统进一步加剧了电能消耗,因此,RISC-V低功耗的优势将有助于其更好的适配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。同时,RISC-V能以模块化的方式组合在一起,制造商可按需裁剪并增添专用指令,使其以更小的内核面积,更低的功耗,实现高性能表现,进一步提高能效比。
此外,RISC-V允许添加专用加速器或协处理器,可助力汽车系统更高效的处理环境感知和路径规划等复杂任务。
然而,推广RISC-V也会有一定的产业难点。最突出的就是因开源开放而带来的侵权问题。上海开放处理器产业创新中心副秘书长李广武表示,他们正积极构建RISC-V的专利共享平台,打造企业间互不诉讼的生态,真正通过开源开放,实现技术的共建共享。
安徽省汽车战咨委委员、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董扬认为,芯片发展尤其是车规级芯片的发展需要上下游产业链加强合作,统一标准和参数的协同推进,需要硬件和软件整个生态的共同发展。
图片
不再只是“跟随者”
作为汽车大省的安徽,应如何积极入局,抓住RISC-V新机遇?
在任林杰看来,安徽已不再只是RISC-V的跟随者,之前已开展了布局,当前正快速发展。产业、人才、技术优势是安徽“随风起舞”的基础和底气。
“解决芯片难题绝非一朝一夕,但面对RISC-V架构带来的国产化芯片机遇,安徽省凭借现有的产业基础和政策支持应充分抓住,”任林杰建议安徽出台专项政策支持,设立“安徽省车规级RISC-V芯片发展基金”;制定RISC-V行业标准,联合省内优势研究机构和企业,简化本地化认证流程;释放RISC-V芯片场景和产业化项目,鼓励省内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示范项目优先采购本地RISC-V芯片,并给予资金补贴;成立技术生态平台或者联盟,以开源协作模式汇聚全球开发者资源,打造RISC-V车规芯片全链协同生态。
会上,安徽省汽车创新中心正式发布“汽车智芯工场和天才创芯家计划”。据了解,汽车智芯工场是“车-芯-域”协同创新的智能汽车芯片生态中枢,以开源协作模式聚合政产学研力量突破关键核心技术,加速车规级开源芯片产品熟化与转化。天才创芯家计划则以“开源生态+场景创新”为双引擎,聚焦汽车芯片类型和潜力新赛道,依托汽车智芯工场向全球招募具备颠覆性技术思维和商业化潜力的“创芯领袖”, 通过发挥安徽省独特区位和产业场景优势,打造全国汽车芯片创新的核心枢纽。
芯车无限公司基于RISC-V内核推出车规级MCU芯片并即将量产,这也是“天才创芯家计划”的首发项目。该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EO程宝忠表示,安徽有着完备的汽车全产业链,更贴近市场。目前已把研发中心放在了合肥,希望依托安徽的汽车制造产业链,实现车规级芯片的爆发式增长。
产业界、资本界的看好,也让RISC-V概念日渐火热。董扬却不赞成将其看作一个“风口”,更大程度上是一次机遇、一股浪潮。
“我们需要坚持长期主义,应多去‘种树’而不是急于‘摘果子’,发展RISC-V是一个庞大的体系,需要我们一点一滴地积累,脚踏实地地努力,汽车产业就是良好的应用场,”董扬认为,安徽汽车产业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,企业创新能力强,已经抓住了关键的“发展点”,这些都是RISC-V落地的良好基础。
“芯片行业与汽车行业有一定的相似度,十几年前,我在韩国参观他们汽车动力电池时感慨‘人家太先进了,我们太落后了’,十几年过去了,可我们加速超越。动力电池的今天,就是芯片的明天。”董扬乐观地说,“下一步要做的是深耕,国产芯片一定会大有前景。”
图片
本公号部分文章与《安徽日报》“江淮观察”专栏联动推出。
欢迎私信或留言提供感兴趣的报道选题。
声明:稿件版权属安徽日报报业集团所有,非法转载,侵权必究。
星标“江淮观察” ,及时接收最新推文     

复审编辑|王弘毅  终审编辑|胡旭
出品|安徽日报经济新闻中心

更多深度

安徽的田野上,从不缺少破局的勇气

省域副中心城市里的“人口小市”,正抓住年轻人的心

科大讯飞华为联手完成一项突破,事关国内AI长远发展

图片







点我访问原文链接